刘兴原以为日军的进攻至少还需要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准备,在这段时间里,足够复国军完成必要的部署调整后,抢在日军前面发动攻击了。可是复国军情报部门很快就报告,根据已经获取的情报来看,日军将很快在
文所负责的西线防御任务非常重,防御正面太宽了,而他手里可用于防御的部队也明显的不足,所以最终他所确定的应对方案就是以主动攻击的方式来牵制住了日军的行动。经过数次交手之后,日军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掉,而现在的日军除了加强了防御之外,再也不敢主动出击找文的麻烦了,毕竟就算他们想出击也要有部队才行。大庆的防御区域太大了,如果要采取大一点的行动,必然要抽调不少部队,那么很容易令整个大庆的防御出现漏洞。一旦在那里出现了漏洞,那么文就一定会率部到大庆附近走一走,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因此,日军除开死守防御工事外,就只好听任文逍遥自在,也不想去给文制造什么麻烦,毕竟大庆太重要了!
随着日军不断加强防御,文下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从而形成了西线的相对平静,双方僵持着,谁也不采取什么行动。可是在文看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最后平静罢了,一场大战将再所难免。毕竟复国军方面是一定要拿下大庆的,而日军方面也会全力死守,这样算来,一场血战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一切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这边文没有什么事情了,而日军在南线的进攻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让复国军的二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让卫宾感觉有些头痛不已。当他发现文最近没什么事后,便主动找到了文,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那就是二师与三师两部联合在日军的西线与南线结合的西南部组织一次小规模的战役,其目的不求全歼对手,只要将南线的日军予以重创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大大的缓解地一下南线的压力。正在无事可做而发愁的文在听到这个提议后,最先是准备拒绝的,他知道自己的部队一旦行动,日本人那边肯定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如果自己偷鸡不成,还是小事,要是反失一把米的话,那自己的罪责就大。但是他这样想,不代表他不想这么做,于是在下面的再三怂恿下,自己本身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最终文还是无法拒绝来自卫宾那边的诱惑,在偷偷的调整部署后,文通过一系统的行动,秘密将自己三师的主力调到了与二师约定的战线上,准备随时配合二师的进攻行动。
原本作战行动在顺利的展开后,二师和三师合作,在一随后连串的战斗中,连续重创当面防守日军,这样迫使日军不得不收缩自己的防御线。两人见到合作的甜头后,便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很快作战计划便被确定。正当他们准备再接再厉之时,警报传来:
文所的三师先遣队,其实就是三师的装甲营。整个先遣队除了一二零自行反坦克炮连因行军速度无法跟上轮式装甲车没有到达外,其他连队全部到达,总计二十辆轮式步兵战车,八辆轮式侦察车。待步兵全部下车之后,按照文的统一部署,双国海带着车队冲出了林甸县城,沿着向西的大道一路驰骋着,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快速前进,尽量多解救点被围困的部队,这样就能多增加一些守城的部队。
双国海一边指挥队伍快速行进着,一边在指挥车内打开战术电脑查寻战况,他发现现在的情况,要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峻的多。目前日军正在以装甲车为先导,坦克随后跟进,步兵呈多路并进的方式,实施快速突破。这让双国海有些纳闷了,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个在后世才有的战术,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了?难道日本人学聪明了,至于别人是否相信他双国海不知道,但是双国海却不会相信这套战术是日本人自己领悟出来的,所以唯一的合理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正如司令刘兴所说,日本那边也有人已经穿越了过来,如果他们的这套战术再加上直升机的话,那么简直就是一套二十一世纪典型的进攻战术了。由于防御正面太宽广了,加上阻击部队都是以轻武器为主,所以他们根本无力阻止日军的推进。虽且战且退,但依然有多路部队陷入日军的包围之中,这不禁令他担心起自己能否完成任务。毕竟自己这次的任务为机动防御,目的是牵制进攻的日军,顺带解救一些被围困的部队,而最主要的任务则是为其他步兵部队赶回林甸县城,给林甸的守军布置与构筑工事争取时间。
双国海可不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在仔细看着地图很久后,他便将各车车长都叫到指挥车上,然后他按照三轮式战车搭配一辆侦察车的方式,将二十八辆战车分成了七组,除开自己带两个组外,其他的负责人都是带一个组行动,而他们的任务则无一例外的向西去,尽量多解救一些被围困的部队,并且约定一个小时后,不管收获多少都必须立即回撤,赶到林甸城下,做好参加林甸防御战的准备。各组指定指挥员答应着带领自己的小组朝西前进着。而双国海自己则亲自率一、二两组车去解救被日军包围的一个连队。他将队形由纵队改为横队,以便发挥火力,刚刚完成队形转变,敌情就出现了,